精密模具集成模具软件功能集成要求软件功能模块相对完整。同时,各功能模块采用相同的数据模型,实现信息的全面管理和共享,从而支持模具厂家模具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和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达到最佳效益的目的。该系列软件包括曲面/实体几何建模、复杂主体工程图、工业设计高级渲染、塑料模具设计专家系统、复杂机身凸轮、艺术造型和雕刻自动编程系统、逆向工程系统和复杂的人体在线测量系统。
精密模具模具标准化生产的现状主要包括模具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模具标准件的生产应用及相关标准的宣传实施推广等。我国模具的标准化工作相对较晚,此外,工作力的宣传、实施和推广较小,模具厂家模具的标准化落后于生产,更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在国外模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模具标准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模具标准的制定和模具标准件的生产供应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然而,在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后,中国模具标准化的工作才于1983年开始。目前,我国模具生产单位约2万个,模具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工业生产要求相比,仍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模具标准化程度和水平较低。
精密模具模具行业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的8%和12%,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1980年以前,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缺乏高素质的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特别是缺乏知识面广、知识结构层次高的复合型人才。1980年以后,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实践能力差,不安,不愿意学习技术等。近年来,人才流失不仅导致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下降,而且新的故障和青黄与人才结构不相联系,使得模具厂家模具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虽然近年来精密模具模具业务的辅助材料和特殊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其中大部分仍处于试验和勘探阶段,如模具表面涂覆技术、模具表面热处理技术、模具导向对润滑技术、模具型腔传感技术和润滑技术、模具应力去除技术、模具抗疲劳和防腐技术等。重要技术和一些关键也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的模具标准件生产,80年代初才形成小规模生产,模具标准化程度及标准件的使用覆盖面约占20%,从市场上能配到的也只有约30个品种,且仅限于中小规格。标准凸凹模、热流道元件等刚刚开始供应,模具厂家模具及零件生产供应渠道不畅,精度和质量也较差。